近日,长春新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组织全体干警专题学习《全流程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实施办法》。会议要求干警们树立“穿透式”审判思维,将调解意识贯穿始终,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会后不久,刑事审判庭便将学习成果成功转化为办案实效,妥善调处一起邻里伤害案,以司法温情修复了破损的邻里关系。
被告人武某与被害人孙某系同村邻居,因琐事发生口角,争执中双方情绪逐渐失控,进而引发肢体冲突。冲突导致孙某受轻伤,武某亦构成轻微伤。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并未简单就案办案。他牢记专题学习中“实质性化解矛盾需直击根源、兼顾法理情”的要求,第一时间深入了解案件背景。通过阅卷分析与分别沟通,法官发现双方无积怨宿仇,此次冲突纯属一时冲动,且二人均有修复邻里关系的意愿。
为此,法官决定以调解为核心,多措并举化解矛盾:一方面向武某释明法律后果,引导其认识自身行为的违法性与危害性,促使其主动悔罪;另一方面耐心倾听孙某的诉求,疏导其不满情绪,讲解调解结案对修复邻里关系、减少诉累的优势。
经过法官多轮耐心细致的调解,武某当场向孙某诚恳道歉,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协议,武某一次性足额支付赔偿金。孙某见状,也放下心中芥蒂,出具书面谅解书。
综合考虑案件事实、被告人认罪悔罪态度及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等情节,结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实质性化解矛盾的工作要求,法院当庭宣判,对武某适用缓刑并当庭释放。宣判后,二人再次握手言和,同时对法官的公正审理与温情调解表示感谢。
此次案件的圆满解决,是新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深化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专题学习成果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刑事审判庭将持续把学习所得融入审判执行全流程,不断提升干警化解复杂矛盾的专业能力,以更有温度、更有效率的司法服务,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初审:韩蕊
复审:姚丽
终审:刘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