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多元共治破僵局,司法温情解企忧


    “感谢法庭,不仅帮我们保住了经营希望,也没让村里的集体利益受损失!”某旅游公司负责人紧握法官的手,言语间满是感激。这温情一幕的背后,是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法院乌拉街人民法庭经历两个多月,克服重重困难,以“巡回审判+多元共治”机制化解某村民委员会与该旅游公司承包费纠纷的艰辛历程。

    案件伊始,矛盾便尖锐对立。村委会急于收回拖欠的承包费,保障村集体资产收益,维系村民基本福利;某旅游公司则因市场波动、经营成本上涨陷入困境,无力足额支付费用,面临停业风险。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调解工作刚启动便陷入僵局。

为打破困局,法庭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决定以调解促和谐。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联合管委会、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多次前往村委会和某旅游公司实地走访。白天,他们与村干部促膝长谈,耐心倾听村民对集体利益的担忧,细致讲解法律规定与调解优势;夜晚,又加班加点梳理企业财务状况,深入了解其经营难点,分析延期付款的可行性。

    考虑到当地满族群众聚居的特点,法庭特意邀请满族文化传承人、乡贤能人加入调解队伍。起初,双方对“民俗调解”心存疑虑,传承人凭借在当地的威望,用满族传统“和为贵”的理念拉近距离,乡贤能人则结合自身经营经验,为企业出谋划策,帮村委会分析延期收款的影响。

    然而,调解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多次沟通中,双方因付款期限、金额等问题反复争执,甚至一度情绪激动中断调解。但乌拉街人民法庭的工作人员从未放弃,每次调解结束后,都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方案,第二天再次上门沟通,用真诚与耐心逐步消融双方的对立情绪。

为让调解更具公信力,承办法官在深入了解案件情况后决定以“庭审+民俗调解+普法宣传”形式公开审理,组织双方对证据进行质证和交换案件事实查明后,在休庭时进一步调解。审理前,法官精心准备庭审方案,协调各方人员分工;审理中,既严格遵循法律程序,保障双方举证、质证权利,又通过民俗调解环节让双方充分表达诉求,同时向旁听群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纠纷的相关规定。经过多轮激烈辩论与耐心疏导,乌拉街人民法庭最终在企业经营可持续发展与村委会集体利益保障之间找到平衡点,提出“分期延期支付承包费”的方案。当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的那一刻,法官们终于松了口气。

    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纠纷,历经8次集中调解、12次单独沟通,最终在法庭与多方力量的协同努力下画上圆满句号。龙潭法院乌拉街人民法庭通过创新“巡回审判+多元共治”机制,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既切实维护了村委会与旅游公司的合法权益,又为辖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司法屏障,有力推动了辖区和谐稳定大局。

下一步,龙潭区人民法院乌拉街人民法庭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吉林市龙潭区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