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动态
地方动态
扶余市肖家乡:“沟通驿站”化解信访矛盾工作法

     为了有效化解基层信访矛盾,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扶余市肖家乡深度整合基层资源,创新推动村级“沟通驿站”试点建设。

  以村两委“筑堡垒”,让百姓放心。一是党建引领。成立肖家乡“沟通驿站”建设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双组长,党委政府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站办所负责人任成员。30个村党支部书记任村级“沟通驿站”站长,建立首问负责机制、分流督办机制、协作配合机制和考核奖励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二是德治教化。全乡聘任60名“乡贤”,利用各村“沟通驿站”深入开展“道德讲堂”,开展道德宣讲,引领道德风尚;利用“道德讲堂”,组织开展信访人员“现身说法”,开展警示教育,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村民摒弃不良习性;利用乡村文化大院,通过志愿者自编自演以和睦邻里、学法守法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寓教于乐,弘扬崇德向善的价值观。三是村民自治。乡党委组织各村将党的领导和基层矛盾化解细化落实到“村规民约”中,通过“沟通驿站+百姓说事点”融合推动,通过“积分制”“星级文明户”鼓励引导,在农村有效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和法治氛围,各村学法守法、邻里守望、和谐共处的风气初步形成。

  以法治援助“强后盾”,让百姓安心。一是科技支撑,强法治服务。利用“雪亮工程”视频会议系统,在各村建立网上沟通平台,健全公安、法院、司法、信访等单位包保机制和线上对接机制,推行网上咨询调解、司法确认、线上立案。年初以来,乡党委会同公安、法院、司法、信访等单位通过综治视联网联通“沟通驿站”开展线上培训3次360人次;协同法官、公安干警、人民调解员答复群众法律咨询39次。二是法治保障,强调解质效。基层法庭和司法所赋能“沟通驿站”,将案件事实清楚、双方当事人争议较小的纠纷在进入诉讼程序前进行分流,委托“沟通驿站”工作人员引导当事人诉前化解纠纷,指导法官再对调解产生的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赋予法律效力。年初以来,已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土地类矛盾纠纷3件,让群众感受到调解的温度和司法的效率。三是研判在前,强隐患预防。乡平安办、综治中心利用“沟通驿站”,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将日常排查触角延伸到自然屯、拓展到田间地头,把经济纠纷、土地纠纷等各类信访隐患问题纳入日常排查重点内容,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化解要好”。年初以来,各村通过“沟通驿站”排查信访隐患32件,全部得到有效化解。

  以志愿者“唱主角”,让百姓顺心。一是深化地缘排查。全乡30个村1213名志愿者,是深化矛盾排查的主力军,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日常生活将矛盾排查和志愿服务活动融合在一起,他们时刻保持着对矛盾纠纷、信访隐患的敏锐直觉,在与村民的日常沟通中,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矛盾,都能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二是深化亲缘调处。各村志愿者是矛盾调解的先锋队,普遍具有“热心人”“好心人”“知心人”的特殊身份,熟人的面孔、好人的身份,能够使志愿者在日常的矛盾调处中,尤其在土地纠纷、经济矛盾等日常矛盾调处工作中,站在群众立场和视角,能够迅速找到切入点,快速掌控矛盾双方情绪、定分止争,将矛盾化解在激化之前。三是深化人缘聚力。各村志愿者作为基层架桥铺路的先行者、扶贫救困的践行者、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他们在村里无论走到哪里,村民都愿意和他们打招呼、唠家常、谈心事,愿意向他们反映诉求,愿意接受他们的宣传和调解。在基层“沟通驿站”组织推动下,在1213名志愿者影响带动下,全乡的村风民风得到了大幅改善。


松原市长安网

网站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