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吉林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强调“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着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同一条纽带,能够将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二者有机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奋斗目标中,对于形成富有生机、活力迸发的命运共同体,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聚焦思想引领,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政治基础。当前,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深刻变化的国内发展环境,确保全体中华儿女在党的旗帜下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关键、更为迫切。统战工作是凝聚共识、增进认同的重要工作,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的坚强利器,其首要功能与根本任务就在于高擎思想火炬、引领方向,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基。必须持续深入地学习和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推动党中央的意志方针精准、广泛地“飞入”中华大地每个角落,沁入各族群众心田。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借助各类有效平台与灵活渠道,讲清楚、说明白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都无法与之分离的历史渊源和血脉深情;阐释透彻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丰富意涵。要坚守立场,持续筑牢“思想堤坝”,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言行、极端思想和暴力恐怖活动,及时揭露和粉碎谬论误导,善用各族群众易于共鸣、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切身可感的文化体验与日常实践,于润物无声中深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强化平台凝聚,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深层联结机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命力不仅源自深刻思想认同,更在于实践沃土的支撑养护,需要在共同奋斗中不断锤炼升华。统一战线凭借其拥有的丰富多样、开放包容的平台资源,为各族人民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广阔空间。要借助统战工作的各方平台持续拓展各族百姓发声渠道,通过制度性整合,让其在广泛参与中切实体察国是共商、利益共享的深层含义,在实践中凝聚共同治理的强大力量。在经济社会层面,要依托统一战线广泛的联络优势,引领和支持各族群众在现代化建设浪潮中共同奋进,破解发展难题、补齐民生短板,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打牢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积极牵线搭桥,促成发达地区与边疆民族区域协作互动,破除一切制度障碍,保障各民族成员平等发展权利,让民族团结之根在共同富裕土壤里不断延展。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创新内容与载体,以生动实践巩固创建成果。
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共绘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关涉全局的系统工程,关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作为党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重要法宝,应在汇聚力量、厚植基础、拓展空间上施展更大作为,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根基。激发爱国统一战线的桥梁纽带作用,创新沟通方式与交流机制,推动形成广泛爱国阵线,紧密团结海外侨胞,将所有中华儿女连为一体,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中文化人才集聚优势,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护好各民族共有文化符号,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团结因子,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交融互鉴,打造百花齐放、团结向上的中华文化“大观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文化土壤。具体实践中,要持续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在治国理政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思想引领照亮前行之路,以平台载体汇聚发展力量,画好团结进步同心圆,最大限度凝人心、聚众智、汇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