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安网
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动态
地方动态
以模型之“智”促监督之“治”——一场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的“头脑风暴”

为深化数字检察战略实践,破解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司法等顽瘴痼疾,近日,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检察院召开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模型研讨会。会议聚焦模型应用方法与实践转化,通过“学习模型+实操演练+现场研讨”模式,积极探索模型应用路径,以模型之“智”促监督之“治”。数字检察办公室,职务、经济犯罪检察部全体人员参会。

学习模型:深入解读模型应用规则

参会人员以最高检《关于推广应用“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有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通知》为指引,集中学习了“违规异地执法管辖权线索研判法律监督模型”“涉企经济犯罪案件受而不立、立而不侦、侦而不结法律监督模型”“涉企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监督模型”三个模型。数字办围绕要旨、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方法、检察融合监督、法律法规监督依据等方面分别进行深入解读。

实操演练:“沉浸式”体验模型效能

为提高干警对模型的实操能力,会议设置了“模型应用场景演示”环节。技术人员登录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针对以上三个模型分别进行全流程操作演示:从平台登录、模型收藏、数据模板下载,到数据模拟上传并运行,再到对初筛线索研判、分流、分配,最后推送成案的全过程。“以往人工排查数日的线索,模型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初步筛选。”演示过程中,一名检察官不禁感叹。

现场研讨:碰撞模型应用“金点子”

研讨环节将会议推向高潮,参会人员围绕“如何做好模型应用”展开头脑风暴,各抒己见。职务、经济犯罪检察部主任牛婉宁指出,要以应用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为抓手,运用模型识别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司法的办案线索,也要注重对线索进行分析研判,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参会人员纷纷表示,要不断增强大数据赋能监督意识,借助数字检察的科技力量不断提升法律监督质效。

未来,南关区检察院将持续深化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以“业务部门提需求、技术部门攻难题、全员参与促落地”为机制,确保干警“能用、会用、想用”模型,以模型之“智”促监督之“治”,为筑牢公平正义防线贡献检察力量。


初审:韩蕊
复审:姚丽
终审:刘海波

分享到:
长春市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