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安网
当前位置: 首页>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
这堂“避坑”法治课,为青春加载“防护盾”!

近日,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彩虹花”未检工作室的检察官们,带着满满的法治关怀,走进长春机械工程学院,为刚刚开启大学生活的同学们送上了一份特别的“成长礼包”——一堂既实用又走心的《网络安全法治课——给新生的“避坑指南”》。

这堂课直击当前高校学生最易“踩坑”的网络安全风险,结合真实案例,送上“避坑”干货。快来一起查收你的“青春防护盾”吧!

避坑指南一:警惕校园贷,莫让“低息”套牢你的青春

“低门槛、零利息?”小心,那是陷阱的诱饵!检察官结合“套路贷”真实案例,生动拆解了非法校园贷 “低门槛、高利息、暴力催收、连环陷阱” 的层层套路,并明确指出其可能涉嫌诈骗、敲诈勒索等多项罪名。

检察官提醒:

理性消费不攀比,非法平台要远离,遇到陷阱快求助——别让“校园贷”困住你的未来!

避坑指南二:拒绝网络暴力,不做屏幕后的“隐形人”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恶语伤人六月寒。通过剖析令人痛心的真实案例,检察官强调,键盘上敲出的恶意,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检察官呼吁:

不随意喷、不跟风传、不冷眼旁观,从我做起,争做有温度、有底线的网络“清朗侠”。

避坑指南三:守住“两卡”关,别为小钱毁掉大前程

“只是卖张银行卡,赚几百块零花钱,没事吧?”——事大了! 检察官用大学生小王的真实经历警示大家:“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离我们并不遥远。

检察官划出底线:

不卖卡、不借号、不代转账,守住你的人身信息和“两卡”,就是守住人生的“信用账户”和光明前途。

避坑指南四:防范电诈陷阱,牢记“三不”原则,护好钱袋子

刷单返利、冒充客服、熟人借钱……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层出不穷。如何一招制敌?检察官送上防骗口诀:

核心口诀:不轻信、不点击、不转账!

补救措施:万一被骗,务必快报警、留证据、防二次诈骗!

“网络很精彩,风险也常在。愿你们既能畅游书海,也能清醒上岸。”检察官用真诚的寄语鼓励在场同学:树立法治意识,提高自护能力,守住青春底线,才能走向更稳、更远的明天。


初审:韩蕊
复审:姚丽
终审:刘海波

分享到:
长春市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