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安网
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
下班后的“极限”1小时

一边是因超前消费惹上官司的年轻人,一边是急着追回损失的租赁公司,这场横跨两千多公里的纠纷,最终在法官的下班时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故事要从年轻人小明(化名)说起。看着身边人都用着高档手机,他的攀比心悄然萌发。2023年4月和2024年1月,小明先后在第三方在线租赁平台租下两部高端手机,租期均为12个月,并签订了《设备租赁协议》。

由于小明收入有限,支付6个月租金后便无力继续支付租金,按照合同约定,超期未付租金需买断手机使用权。租赁公司向小明索要买断款,他却因资金短缺难以支付。公司认为小明的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约,随即向榆树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新立人民法庭庭长受理案件后,第一时间联系小明,可他抵触情绪强烈,一方面怕家人和同事知道此事,另一方面工作压力大,白天根本抽不出时间应对官司,始终采取回避态度。

为了照顾小明的情绪,庭长主动在下班时间将小明约到法庭,耐心倾听小明的实际想法,细致解释法律规定,终于打消了他的顾虑,使其愿意积极配合调解工作。

“法官,我不是不想配合,”小明满脸担忧地说,“我刚找到工作,就怕公司知道这事把我辞了,那样我就更还不上钱了!”

庭长连忙安慰:“你放心,特意选在下班时间找你,就是考虑到你的顾虑。我看你也有还款意愿,我再和原告那边沟通一下,争取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随后,庭长线上联系到了原告。她将小明愿意还款的意向一五一十地告知,又详细说明了小明目前的困难处境,“他刚入职不久,收入微薄,若因官司丢了工作,后续还款更是无从谈起”。庭长语气温和却有条理地分析:“如果能让他分期偿还,虽然时间长一点,但至少能保证贵公司的损失逐步收回。要是把他逼得没了办法,最终可能就是一笔坏账,对双方都没好处。”

原告起初有些犹豫,毕竟公司也急需资金回笼。但听着庭长有理有据地分析,想到能避免颗粒无收的局面,最终同意小明分6期直至还清所有款项。

拿到调解协议的那一刻,小明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弛下来,眼里的焦虑被感激取代,他郑重地向庭长保证会按时还款,也暗下决心再也不被攀比心左右。而远在两千多公里外的原告,也在收到法院传来的消息后,松了口气,这场耗时许久的纠纷,在下班后的1小时内有了圆满结果。


初审:韩蕊
复审:姚丽
终审:刘海波

分享到:
长春市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