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法官了!不用再跑一趟法院,医药费有着落了,家里也能喘口气了!”近日,拿到赔偿款的刘某专程致电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承办法官,言语里满是感激。这起看似普通的劳动争议案,背后藏着一段法官为劳动者“省时省力”的暖心调解故事。
2025年3月,刘某在某餐馆当凉菜学徒,一次备菜时不小心被刀具划伤手部,伤口较深需要长期治疗。可让她犯愁的是,餐馆没给她缴纳工伤保险,后续医疗费成了难题。无奈之下,刘某将该餐馆诉至南关法院,要求赔偿工伤相关损失。
案件审理中,幸福人民法庭承办法官发现了关键细节:该餐馆早已将后厨业务承包给了案外人李某,刘某实际是李某个人雇佣的员工,与餐馆并不存在直接劳动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刘某对餐馆的索赔主张难以得到支持,若想维权,还得另行起诉李某,主张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
当法官把这个结果初步告知刘某时,她瞬间红了眼:“我家里条件本来就不好,现在手伤着没法工作,连后续治疗费都凑不出来,哪还有精力再打一场官司啊……”看着刘某焦急的模样,法官没有简单地“一判了之”——虽然依法判驳符合程序,但会让本就困难的刘某陷入“维权无门、治病缺钱”的困境,还可能引发新的纠纷。
为了帮刘某省去重复诉讼的奔波,法官决定主动出击,尝试打破“各走程序”的僵局。法官第一时间联系上案外人李某,没有简单地宣讲法律条文,而是先将刘某的受伤情况、家庭困境和治疗需求一一说明,再结合案件事实释法:“刘某是在给你工作时受的伤,你作为雇主有责任承担相应赔偿;现在她急需钱治病,咱们要是能协商解决,既不用走漫长的诉讼,也能帮她渡过难关。”
起初,李某还有些犹豫,担心赔偿金额超出预期。法官又结合刘某的医疗单据、误工情况,逐一核算合理赔偿范围,让双方对金额有了清晰认知。经过多次沟通,双方终于达成一致。
最终,在法官的见证下,刘某与李某达成案外和解,李某当场支付了医疗费、误工费等各项赔偿。拿到钱的当天,刘某便向法院申请撤回了对餐馆的起诉,一场可能“绕远路”的维权,在法官的主动协调下圆满解决。
判案不仅要讲法律,更要懂民情。近年来,南关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侵权纠纷等案件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注重查清事实、依法裁判,更主动靠前化解矛盾。未来,南关法院将继续深化司法为民实践,用更多“多走一步”的努力,为群众省去“重复跑”的麻烦,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初审:韩蕊
复审:姚丽
终审:刘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