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动态
地方动态
舒兰市高效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

    近年来,舒兰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强化综治中心排查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功能,以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社会稳定为着眼点,全面推行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平台受理、一揽子调处模式,有力提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能力。

    一、抓规范,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主阵地

    立足县域特点,强化资源整合,着力打造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工作矩阵,实现矛盾纠纷调处从多平台一中心转变。只跑一地一次不跑建成1个市级、20个乡级、233个村级一站式多功能综治中心,组织政法委、信访局、法院诉讼服务团队等12个部门进驻市综治中心,设立信访接待大厅和诉讼服务中心,设置涉法涉诉、法律援助等6个信访接待窗口行政登记立案、绿色通道等10个诉讼服务窗口远程视频调解室、金牌调解室等15个功能室,数字化横向打通55个市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纵向联通253个乡村两级综治中心,用信息化手段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硬性调处柔性引导坚持把四下基层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抓手,建立县乡两级领导干部日接访制度,每月深入基层一线,与信访群众零距离”“面对面,通过主动接访、重点约访、专题接访、领导代访、带案下访等形式,推动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单打独斗多元融合狠抓矛盾纠纷调处力量整合,推动配备1860名基层网格员、3486名基层调解员,选优配强43名民(辅)警、34名员额法官下沉村社区,建强做实254个法律服务站、780个百姓说事点、40个为民解事个人调解室,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52729573人。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配合,健全完善诉讼服务、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工作机制,形成多元调处工作合力。

    二、抓防控,打造矛盾纠纷预测预警雷达站

    注重发挥三级综治中心信息化指挥平台资源优势,推动建成矛盾纠纷预测预警平台,最大限度减少问题积累、矛盾外溢。精准防控强机制。构建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严格落实红、黄、蓝三个等级矛盾纠纷信息报送机制,根据矛盾纠纷类别,通过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平台逐级上报,精准做好风险纠纷的预测预警,制定涉稳风险评估方案,梳理矛盾纠纷负面清单,认真组织分析研判,及早处置苗头性问题和潜在性风险隐患。细化举措抓源头。针对矛盾纠纷燃点多、易发多发领域,推动从撒网式排查向精细化管控转变,调解方向由事后处理转为事前预防,从中预测可能出现的矛盾风险。活用村级党群议事会、乡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撬动村民自治力量,在家门口就能说得上话、办得成事。通过开展大调研大起底”“社会稳定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调解等行动,对涉稳风险隐患纠纷开展督导督办,坚决防止矛盾积累、聚集、叠加和演化。全域覆盖解民忧。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重难点问题,建立完善全科受理、分流转办、综合会商和重大信息直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制度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诉求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办理。针对农村易发多发的婚恋家庭、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依托市综治中心远程视频系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截至目前,开设法治大讲堂26期,受众7万余人次,有效营造了全社会遇事找法依法守法的浓厚氛围。

    三、抓合力,打造矛盾纠纷多元调处综合体

    坚持事要解决原则,全面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实现群众诉求数字流转、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做到一屏观全市、一网解民忧一是指尖发力一键办大力推行指尖办”“网上办,开发暖心舒兰”APP、百姓解事码,将682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并入市综治中心管理,开(联)通12338妇联热线、心理咨询、信访法律服务律师等7部热线,向社会公开全市62名负责信访稳定工作的市乡级领导干部电话,搭建起群众与党政机关指尖沟通途径,有效减少诉累”“访累,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基层治理信息化建设成果。二是视频通联在线调借助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有效拓展云端联调功能,向社会公开远程视频功能室电话,群众随时随地都可以反映诉求。开通远程视频领导接访功能,市乡两级领导干部通过视频约访等形式,与信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针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组织金牌调解员、首席咨询专家、律师、法官、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与当事人进行远程视频在线调解,有效推进矛盾纠纷就地及时有效化解。三是系统治理解纷实充分发挥市综治中心信息指挥平台智慧大脑优势,开发民生事项、信访诉求、矛盾纠纷、社会治安、诉源治理、营商环境六大板块,打造全链条解纷平台,立体化全方位解决群众各类诉求,整合汇聚所有数据进行实时在线智能分析,实现受理-研判-分流-调处-督办-反馈工作闭环,有力提升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质效。截至目前,舒兰市三级综治中心共受理群众各类诉求23724件,办结23487件,办结率99.00%,受到了广大群众普遍赞誉。



    初审:张岩

    复审:徐婧

    终审:赵忠华

分享到:
吉林市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